2011言選書單

7月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8月 《羽衣》吉本芭娜娜
電影:《阿基里斯與龜》北野武
9月 《帶小狗的女士》契訶夫
10月《愛的藝術》佛洛姆
電影:《眼淚》鄭文堂
11月《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12月 驗收過去與展望未來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讀書會之老師不來怎麼辦?

讀書會有一個現象,
每當讀書會的前夕,我就會接到一些電話,

有些人告訴我他會來,有些人告訴我他沒辦法來!
跟我說要來的人,我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的說歡迎啊;
跟我說不來的人,我會很溫柔、很溫柔、很溫柔的說下次見。

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

〈從口語到文字〉羅蘭‧巴特

此文章是羅蘭巴特為法蘭西文化廣播電台節目「對話」的開場白摘錄

書寫的作品展現了一種新的想像,那就是「思想」。書寫文字和口語處處展現著一種對抗的現象,書寫文字代表著一種相當篤定的姿態:我「思想」得更好,更為得體,因為我為您想的少,為真實想得多。毫無疑問,另一個個體永遠存在那裡,那就是你的無名讀者,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關於結構藝術的對話〉

昆德拉:小說的一部分,就是一個樂章。
每一章都是一個小節的音樂。
這些小節不是短就是長,要不就是非常不規則的一個段子。
這就把我們帶到樂曲速度的問題上了。

2011年3月20日 星期日

Carol的十分鐘-《地底三萬呎》導讀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導讀,或是一個回答問題的人,我希望是站在一個介紹的角色。

我想先講這個作者,這個作者其實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她是我們台灣的作家,然後呢,她,你看這本書你就可以發現它前面沒有序,它沒有推薦序,就是很直接的開始,其實這個作者的個性就是,她不太喜歡有過多的贅述,包含說她的書在出版以後,可能有人去詢問她一些書裡面的問題,可是她比較希望的是盡量避免她的一些言論,因為她覺得那樣會干擾到,就是作者所講的訊息會干擾到讀者的,就是讀者閱讀的方式。

二月-《地底三萬呎》講義節錄

講義提供 Carol
《地底三萬呎》歡迎挖掘,不保證挖到地底。

關於書名
法國思想家Deleuze 和Guattari對「塊莖」的描述,塊莖是一種植物,但不是在土壤裡生芽、像樹一樣向下紮根的根鬚。在塊莖的隱喻下,深埋在地下的球狀塊莖就是一個點,點的鏈結以一種非線性、無政府主義與游牧的方式生成,任何一點都與其他點有聯繫。如是看來,《地底三萬呎》的題意,應當也是作者在形式結構上突破的標誌。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什麼?定義非常之多,但有三點是各種解釋都不能迴避的。

第一,文化不是大自然界本來就有的客體,也不是父母基因遺傳下來的東西,它是由人類製造、創作出來的。

2011年2月25日 星期五

《小說的藝術》米蘭‧崑德拉

所有時代的所有小說都會關注「我」這個謎。只要您創造了一個想像的生命,一個人物,您就會自然而然的面臨一個問題:「我」是什麼?該用什麼來捕捉這個「我」?小說之所以為小說,正是建立在這一類基本的問題之上。藉由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回應,您願意的話,可以區辯出幾個不同的派別......然而,在所有這類有意思的故事背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信念:藉由行動,人把自己從其他人當中區隔出來,成為個體。......但是如果在行動之中,「我」是無法捕捉的,......到了這個時候,小說就得離開看得見的行動世界,將注意力投入看不見的內在生活。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閱讀一本書》-發現作者的意圖其實很難...

一本書的作者在開始寫作時,都有一個問題,或一連串的問題,而這本書的內容就是一個答案,或是多答案。......

2011年2月15日 星期二

《如何閱讀一 本書》-品頭論足的同時...

「小說的閱讀批評規則是什麼?......在你衷心感激作者試著為你創造的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像的作品。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地底三萬呎》朱少麟

Carol /
「記憶真像一把刀,
削去多餘的枝節,
隱藏的訊息於是在多年後漸漸發威,
越捉摸,
就越覺得它尖銳。」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都柏林人》〈死者〉佳句精選

《Dubliners都柏林人》
James Joyce 詹姆斯‧喬伊斯

-〈The Dead死者〉
Generous tears filled Gabriel's eyes. He had never felt like that himself towards any woman, but he knew that such a feeling must be love. The tears gathered more thickly in his eyes and in the partial darkness he imagined he saw the form of a young man standing under a dripping tree. Other forms were near. His soul had approached that region where dwell the vast hosts of the dead. He was conscious of, but could not apprehend, their wayward and flickering existence. His own identity was fading out into a grey impalpable world: the solid world itself, which these dead had one time reared and lived in, was dissolving and dwindling.
賈柏瑞兩眼淚水盈盈。他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女人動過那樣的感情,但是他知道那一定是真正的愛。他的淚水越積越多。昏暗半明之界,想像著,他彷彿看見一句年輕的形體,站在雨中樹下。他身旁還有一些其他的形體。他的靈魂走進了那些陰魂盤據的領域。他意識到,但是卻無法掌握他們那捉摸不定、游移閃爍的存在。他自己的存在也逐漸淡入那灰色不可理喻的世界:這些死者曾經一度存在的世界,也逐漸消散湮滅。

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

《都柏林人》〈死者〉-鄭冠榮老師

在大雪紛飛之際,兩個姨媽(aunties)引領企盼姪兒加布里埃爾(Gabriel)能儘快回來支持節餐會;加布里埃爾(Gabriel)終於到了,在衣帽間他給予小費的行為被(Lily)頗不認同。

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

當最常見的事物在我們眼中閃閃發亮時...

一月份讀書會前報告-《都柏林人》〈死者〉

2011年1/29日,星期六下午三點即將登場的讀書會,
由阿榮老師領銜,
帶著我們走向文學大師詹姆斯‧喬伊斯的「靈悟」世界。

「字面上來說,靈悟是「顯現」的意思。
基督教的用語,指的是耶穌向東方三博士顯現自己的那一天。......
而喬伊斯雖然是一個拋棄信仰的天主教徒,
但對他來說,作家的使命有如俗世的傳道人,
他用靈悟來描述一個過程:透過作家的技藝雕琢,
把一個本來普通的事件或想法轉成了具有永恆美感的事物。」
--《小說的50堂課》

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2010 十二月 「悅讀沙龍」慶功驗

《情人》瑪格麗特‧莒哈絲
「作品不再知曉自己在哪裡隱身自處,在哪裡製作,在哪裡被閱讀,而其根本性的特立獨行也不再受到尊重。」

《共生蟲》村上龍
「對方的反應是無法想像的。因為對方不是自己,所以對方只會做出應聲附和,及搖頭點頭這種程度的反應而已。因為在說話的只有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