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言選書單

7月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
8月 《羽衣》吉本芭娜娜
電影:《阿基里斯與龜》北野武
9月 《帶小狗的女士》契訶夫
10月《愛的藝術》佛洛姆
電影:《眼淚》鄭文堂
11月《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
12月 驗收過去與展望未來

2011年2月28日 星期一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什麼?定義非常之多,但有三點是各種解釋都不能迴避的。

第一,文化不是大自然界本來就有的客體,也不是父母基因遺傳下來的東西,它是由人類製造、創作出來的。獸皮、樹葉不是文化;而經原始人將其連綴成衣,儘管簡陋,已是文化(物質文化)。自然之聲,不論是風聲、雨聲、雷聲,還是鳥聲、獸聲、人聲,都不是文化,但經過人的藝術加工,形成有節奏和旋律的聲音,就是文化(精神文化),所以中國古代的美學家認為:「聲成文,謂之音。」(《禮記‧樂記》)這就是說,高低清濁不同的「聲」,經過人的加工、創造,才變成了屬於文化範疇的「音」(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音樂」Music)。

第二,人創造出文化來,是人之為人的本性的表現,其目的是為了改善人的生存環境與生存狀態。物質文化產品是用以改善人的物質生活的,也就是從吃、穿、住、行等所需物質條件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上,不斷優化人的生存環境與生活狀態。精神文化產品是用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的,也就是從精神活動(如對自由、幸福的思考、追求與想像,對靈魂的慰藉、充實與鼓舞等)的豐富與多樣性上,不斷優化人的生活環境與生存狀態。

第三,人類精神文化運作的根本特徵,是它的非強制性,也就是說,精神文化功用的發揮,靠薰陶、靠濡染、靠滲透,一句話,靠「化」。《易經》上說:「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詞由此而來,並與西方的culture相對應。很清楚,文化是來自「人文」又面對「人文」,而其作用是「化成」天下。不是「打」、「壓」、「逼」、「迫」、而是「化成」!這個「化」字真是動態畢現,妙不可言,把文化對人的強大的感化-非強制性作用,全都渲染出來了。「文化」,這是一種巨大而又無形的精神力量,被我們看到和感到的,只是它的物質外殼。
-董健,馬俊山,《戲劇藝術的十五堂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